高平陵之变,对于三国时期的曹魏来说,是一次改天换地的政变,从此之后魏国表面上还是姓曹,但实际上已经流的是司马家的血了,改姓司马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。不过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,曹爽当时明明手中还有皇帝和兵权,结果却轻易就放弃了反抗,选择了投降,这是为什么?曹爽这样就放弃,难道真的不怕司马懿会杀了他吗?
曹爽(?-249年),字昭伯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,大司马曹真长子,三国时期曹魏宗室、权臣。公元249年(正始十年)正月甲午(初六)日(2月5日),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,解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,不久因谋反之罪,在朝议后被诛杀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时,曹爽虽然失去了魏国都城的控制权,但是,曹爽手中还有天子曹芳,作为曹魏的大将军,曹爽还拥有掌控天下兵马的权力。由此,曹爽本来可以向曹操一样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那么,问题来了,司马懿叛乱时,拥有天子和兵权的曹爽为什么选择投降呢?
根据《三国志》,司马懿夺权后,大司农桓范带着大司农印寻找曹爽。桓范见到曹爽兄弟后,劝他们带着皇帝曹芳到许昌,以皇帝为号召要求天下的军事力量支援自己,从和司马懿对抗。如果曹爽真的听从了谋士桓范的建议,曹魏历史的走向,很可能就会发生改变。但是,犹豫不决的曹爽,还是选择了向司马懿投降,希望换回余生的荣华富贵。由此,曹爽之所以向司马懿投降,第一个原因就是曹爽自己贪图享乐,不敢放手一搏。
针对曹爽的这一心理,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先后派侍中许允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,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,便可保留爵位和之后的荣华富贵。同时,曹爽虽然掌握了天子和兵权,但是,自己和心腹的家眷留在了都城洛阳,并且被司马懿所掌控了。所以,这也是曹爽投降的重要原因。即便曹爽可以舍弃自己的家眷,曹爽的手下也不一定都能舍弃。一旦有人因为洛阳城中的家眷和司马懿里应外合,曹爽也可能会面临险境。
曹爽虽然是曹真的长子,出生于将门之家,但是,就曹爽自己来说,既没有军事天赋,也缺乏战场上的历练。正始五年(244年),邓飏和李胜等人为了令曹爽建立军功名声而建议征伐蜀汉,结果,曹爽真的率领了大军征讨蜀汉,结果被蜀汉大将军费祎击败。此战,曹魏大军损失惨重,不仅曹爽自己信心备受打击,也导致曹魏将是对于曹爽颇有怨言。
所以,非常明显的是,即便曹爽效仿曹操迁都许昌,召集天下将士讨伐司马懿,因为自己军事能力较差,而很多曹魏老将在公元249年之前就去世了,这导致曹爽缺乏战胜司马懿的信心和勇气,从而选择了交出了兵权。并且,司马懿篡权是后来的事情,在高平陵之变时,司马懿获得了郭太后和蒋济等朝中大臣的支持。
与此相对应的是,曹爽在此之前则排斥异己、专权跋扈,导致自己在曹魏宗室和朝廷都失去了人心。更为关键的是,对于皇帝曹芳,也不一定会站到曹爽这一边,毕竟在当时,起居自比皇帝的曹爽,更像是乱臣贼子。总的来说,基于以上几点原因,曹爽放弃了抵抗,接受了司马懿的处置。对此,桓范大哭道:“曹子丹佳人,生汝兄弟,犊耳!”也即曹真这样有才能的人,却剩下了曹爽、曹羲这样的兄弟,最终会导致灭族之祸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120616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